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街区:走入国际视野的老城微更新 环球最资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街区:走入国际视野的老城微更新 环球最资讯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06-18 17:45:55

南京小西湖街区项目获得了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葛勇 摄


(资料图片)

中新网南京6月18日电 题: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街区:走入国际视野的老城微更新

中新网记者 唐娟 葛勇 申冉

“这棵枇杷树要留下来,当年我第一次走进许师傅家,心里就在想这个。”2015年启动的南京小西湖街区微更新项目,至今已过去近八年。再次走进街区居民许庆的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又端详了一眼小院里的枇杷树长势。这棵深深扎根于南京老城南的大树,历经数十载的风雨,依然绿意葱葱。

2022年11月,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公布,南京小西湖街区项目获得了其中的创新设计项目奖。为何这片藏在南京老城区的街巷能获得国际大奖,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南京小西湖,探访这里老城微更新的故事。

“评奖专家组对这个项目评价是:在社会和技术创新方面,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作为小西湖街区微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团队负责人,韩冬青认为,“专家组看重的是整个项目以共商共享的创新方式,由多方共同完成的一个既有历史遗产保护、又有现代建筑修缮的城市综合更新。”

历经沧桑的老城南片区华丽转身,从过去的老城“难”重归老城南的风情万种。 葛勇 摄

老城“难”的困局

小西湖街区地处南京老城南东部,2010年被列入南京市22处历史风貌区之一。但由于历史沿袭问题,该片区产权关系复杂,居住人口众多。据前期统计数据:在这片4.69公顷的街区内,人均居住面积仅10m²。

此次微更新项目的实施方、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的副总经理黄洁告诉记者,更新前的小西湖街区,地上房屋密集,临建、违建扎堆;地下市政设施年久失修、管网功能老化严重;半空中还有如蜘蛛网密布的电线。“居住安全、消防安全隐患重重,更难提得上人居环境。”

“历经多年变迁的复杂城市面貌,靠一刀切的大拆大建‘休克式’疗法显然是不可行的。”韩冬青介绍,“在如此尺寸和密集度的街巷里做‘微创手术’,可谓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所以我们把小西湖作为试点,探索‘小尺度、渐进式’的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新模式。以‘院落或幢’为单元进行搬迁和修缮,在充分尊重民意的情况下进行更新。”

近日,中新网直播走进南京小西湖,探访这里老城微更新的故事。 葛勇 摄

为老街坊留住老念想

在项目实施前的调研中,规划设计团队的老师与学生扎根街巷,不断与居民攀谈,了解大家的需求和想法。

位于马道街39号居民许庆家,是街区最早接受自主更新翻修的一批,韩冬青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董亦楠数不清多少次来到这个小院,与许庆老两口商量房子的改造。

“过去,整个屋子被前后的房子围得严丝合缝,一年到头看不到阳光,也不通风。厨房窝在最里面,做个饭转身都困难。”说起这栋住了家族七代人的老宅子,许庆有感情也有无奈,“所以听说要翻修,我就提了两个要求,一是要让这屋子见得到光、透得了风,二是要留着院子里那棵我年轻时种下的枇杷树。没想到,设计师们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

堆草巷33号刘光纪家后院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镂空花窗、后院开门,让这个私人后院变成繁花锦簇的共享花园。院子的女主人秦柳昆告诉记者,“一开始对开放家里后院有点犹豫,但看到设计师的图纸,就觉得太合心意了。”

据黄洁介绍,“为了让这些老居民无论留下还是迁走都能够舒心,我们建立了一个多方协商平台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形成一个动态的交流窗口。”

整个项目以共商共享的创新方式,由多方共同完成了一个既有历史遗产保护、又有现代建筑修缮的城市综合更新。 葛勇 摄

老城南的回归与重生

2021年初,小西湖历史风貌区正式开街,老居民喜迁新房,游客纷至沓来。历经沧桑的老城南片区华丽转身,从过去的老城“难”重归老城南的风情万种。

根据历史街巷原有肌理脉络,拆除了占据街巷空间的违建,消防给水和市政管廊以“迷你”规模进行了重建,甚至在街边巷口见缝插针设置了10余处绿地和口袋广场。

许庆家的老屋经过改造后,不仅每个房间都有明窗带入阳光,还有巧思的天井通风、宽敞洁净的厨房和卫生间,甚至多了一个老枇杷树遮荫的天台。

如今已成网红打卡地的刘家花园里,秦柳昆每天最开心的事儿,就是招呼左邻右里和南来北往的游人看新开的花,若是昙花开了,更是要挂出“通知”邀请大家同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改造或翻建后的居民自愿腾迁院落,成为街区的社区活动中心、非遗文创工作室、学习空间、特色民宿、小型商铺等,一方面为居民提供了日常生活便利,同时通过保护展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街区活力。

“在小西湖街区微更新项目中,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居民的想法,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创造力和能动性,也增强了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韩冬青看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市的更新必须兼顾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要保护好传承好,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要得到满足,同时,市政公共设施、居民住房水平、居住环境,也要跟得上现代化生活的标准。这样通过多方努力,产生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特有历史文化风貌区,让其在整个城市的发展中,发挥多姿多彩的魅力和价值。”(完)

关键词: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联系QQ: 39 60 29 14 2@qq.com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皖ICP备2022009963号-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