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的火炬手借助外骨骼机器人行走并完成接力传递,冬残奥村等区域迎来了大批智能机器人承担起精细服务工作,下饺子、泡咖啡成为机器人的拿手绝活……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以来,越来越多的硬核“黑科技”助力盛会,搭建了一座残健融合的桥梁。
火炬手变身“钢铁侠”
在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活动中,因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11年无法直立行走的湖南女孩杨淑亭,借助外骨骼机器人“站”起来,如同“钢铁侠”般顺利完成火炬传递接力。
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90后”女孩杨淑亭是远近闻名的“创业能手”,她的励志故事通过媒体广为传播。在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接力活动中,她再次给人们带来惊喜——通过外骨骼机器人行走的方式完成接力活动。
这引人关注的一幕出现在首钢园区,虽然杨淑亭这一棒的接力只有3分钟、30米的路程,但她已等待了11年。“在中残联推荐和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我能以行走的方式传递火炬,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幸福,”杨淑亭激动地说,在和前一棒火炬手完成交接后,她将火炬固定到胸前的卡槽中,双手拄着辅助手杖,迈出人生中的重要一步。
“我知道今天传递的不仅是火炬,更是和平和希望,勇气和力量,希望这团火苗能照亮残障人士的精彩人生!此时此刻,我为祖国的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杨淑亭说,“11年没有走路了,最开始害怕自己走不好,两个月前就开始训练。”为了适应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行走,杨淑亭提前来到了北京,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训练,“每天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练习走路很辛苦,但更多的是感到幸福,科技的力量让我看到站起来的希望。”
18岁那年,杨淑亭因一次交通事故导致高位截瘫,护士梦破碎了,但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开始网络创业。在她的带领下,全县1300多贫困户、村民就业增收,59名残疾人摘掉了“穷帽子”,她也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和称号。
无独有偶,火炬手彭园园也借助上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完成了火炬传递,她们的成功彰显了奥运与科技融合的理念。
科技赋能无障“爱”
北京冬奥会期间,主媒体中心的机器人餐厅成为网红打卡点;冬残奥会期间,科技的应用更加广泛,和生活服务的融合度更高。
2019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无障碍、便捷智慧生活服务体系构建技术与示范”启动,科技赋能无障碍的系列成果可以有效提升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人性化、科技化服务水平,极大地助力残障人士更多参与冬残奥会,同时推动未来我们国家无障碍便捷生活服务体系,在先进的智慧信息智慧技术支撑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基础性科研成果向应用性科研转化。
据介绍,历时33个月,项目实现了共5大类、121项成果,推动解决面向冬残奥会的无障碍、便捷智慧生活服务体系和技术路线等在内的八个关键技术问题。
冬残奥会期间,在冬奥村、冬奥签约酒店、定点医院以及4个冬奥场馆集聚区设立了8个服务型智能机器人集中示范展示区,汇集智能导览、移动售货、安防巡检、配送服务、清洁清扫等类型的100多台智能机器人投入使用。
在交互服务方面,来自猎户星空的“豹小秘”旗舰款智能交互服务机器人可实现迎宾接待、互动娱乐、人脸识别、引领讲解、问答咨询、数据分析和自主充电等功能;“豹大白”则是一款机械臂咖啡机器人,它凭借磨粉、闷蒸、冲泡、装杯、清理等一套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以及左右臂同时开工的娴熟烹茶技术,成为“网红”机器人,冬奥会期间在延庆冬奥签约酒店引来诸多外国友人驻足观赏和品尝。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