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气象环境监测点。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核心阅读
【资料图】
冷湖镇,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这里曾是全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却因为资源枯竭陷入衰落。如今,天文观测基地建设正酣,火星研学游、冷湖科幻征文等活动先后推出,蝶变后的冷湖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
冷湖如何走出资源枯竭的困境?新的发展方式为冷湖带来了哪些新变化?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被称为“最像火星的地方”,了解它从石油小镇到天文小镇的转型之路。
冷湖是个小地方。站在山包上,整个镇区就能尽收眼底:菜铺、饭馆、小超市等门店串联起主街道,周围是一望无际的雅丹地貌、风蚀土林群……地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的这座小镇,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
冷湖也承载着大理想。几十年前,曾是全国重要石油生产基地的冷湖,因油而兴、因油而衰,走向沉寂;如今,冷湖这个名字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东半球优质天文观测基地建设正酣,开发火星研学游,设立科幻征文……
冷湖的蝶变,是一座资源枯竭小镇努力摆脱困境的转型故事,镌刻着一辈辈建设者的汗水,更映照着新时代追梦人孜孜探索的奋斗身影。
唤醒荒原
距离冷湖镇区西南方向15公里处,冷湖石油基地遗址仍在孤独伫立:漫漫黄沙掠过一排排废弃的民房,戈壁深处,矿业贸易公司、学校、医院等建筑的逶迤旧址依稀可辨……
这个荒凉之地,却无数次让八旬老人梁泽祥深夜梦回。
1958年9月13日,1219钻井队在冷湖地区发现大量原油。当年冬天,16岁的梁泽祥背起行囊、告别家乡,从河北献县出发,来到千里之遥的冷湖。
高原严峻的条件给满怀热情的年轻人来了个下马威。“最开始,我被分到钻井队工作,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滴水成冰,大风一吹,黄沙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梁泽祥回忆当年的工作场景,“大家一卷行李一口锅,牵着骆驼战沙漠,渴了抓把昆仑雪,饿了啃口青稞馍。晚上休息时,就开始想家。”
虽然自然环境严苛,但冷湖的石油开采工作愈发火热。
1959年2月,第一辆运油车从冷湖轰鸣驶出。戈壁滩上,红旗招展,机声隆隆,车辆络绎不绝,沉寂的荒野开始苏醒。到1959年底,冷湖油田年产原油近30万吨,约占全国的12%。“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激情澎湃的石油之歌响彻戈壁。
为了方便指挥,原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从大柴旦迁至冷湖,科研后勤单位也随之搬迁。很快,冷湖地区的石油职工增至2万多人,一座崭新的城镇崛起在戈壁深处,冷湖也成了无数青海石油人“梦开始的地方”。
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于开采技术粗放、没有新增储量接替等原因,冷湖大部分油井面临枯竭,不得不停产。与此同时,尕斯库勒油田的发现和敦煌石油基地的建成,使得石油工作者开始奔赴资源丰富的其他油田,数万名石油职工家属也随之搬迁。
1992年,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及后勤服务部门迁至甘肃敦煌。冷湖石油人带着回忆离开了,被唤醒的荒原喧闹不再。
“伴随着石油局机关的搬迁,冷湖人口剧减、商业萧条,甚至连供水、供电都成了问题,政府对当时仅存的几家企业采取了破产、清欠、重组、兼并、新建等一系列措施,但在资源枯竭、看不到希望的态势下,离开,成了大家最终的选择。”年过不惑的鲁忠涛,小时候跟父母生活在冷湖,儿时搬家的情景记忆犹新:“卷起铺盖,带着锅碗瓢盆,我们告别了熟悉的家,从冷湖搬迁至敦煌。”
重归冷寂的冷湖,该何去何从?
筑路“火星”
一纸调令,让田才让陷入了纠结。
2015年,时任海西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的田才让被安排到冷湖工作,担任冷湖行政委员会副主任。此时的冷湖,只是海西州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管理区。田才让心里有些不安:资源面临枯竭、缺少本地居民,发展犹如行无水之舟、做无米之炊,这该怎么办?
由于产业基础弱,一开始,田才让和同事们想发展旅游业。“我们希望让冷湖融入‘西宁—德令哈—大柴旦—敦煌’的‘青甘大环线’旅游线路。”回忆起刚到冷湖时,田才让直摇头。“我们去过北上广等地,瞄准一些重点文旅投资公司,推介我们的雅丹地貌、戈壁风光,但感兴趣的多,真正投资的少,有的公司宁愿毁约也不愿意投资。为啥?基础设施投资大,再加上冷湖地处‘青甘大环线’上的一个死角位置,到达性、进入性差,好风光也抵不过投资见效慢。”
“人们缺一个来冷湖的理由!”几番奔波下来,田才让深有感悟。
2017年,一次偶然机会,田才让认识了曲向东。曲向东是北京行知探索文化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从事深度文化体验产品设计工作。田才让手机中冷湖的风景照片和视频,让曲向东惊叹不已:荒凉的土地,连绵的雅丹地貌,厚重的云层……“这不就是‘火星’吗?”结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3年全面启动论证、2016年1月批准立项的背景,两人决定在冷湖做“火星”文章。
很快,一条名为“火星一号”的公路穿越30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戈壁,一个全封闭式的“火星营地”在冷湖拔地而起。“可同时容纳72人在睡眠舱住宿、100人在帐篷住宿,还有一个能让6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作为行知公司在冷湖的常驻代表,41岁的袁振民有一个外号——“火星移民局局长”。
“我们的营地造型设计融合了火星元素,建设风格模拟未来人类移居火星后的生存环境,有‘总部大楼’‘火星舱’等。在活动设计上,我们设置了许多‘火星任务’,让游客在身临其境的同时,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科学问题。”袁振民说。
作为全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火星营地”开设了火星着陆计划赛、模拟火星城市等活动,可满足学生研学、公司团建等不同需求。袁振民介绍,从2019年3月投入使用以来,“火星营地”就备受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游客最多的一年有10万人,参加科普教育的达到7800人。
寻梦星空
冷湖有了发展旅游业的机会,田才让并没有放松下来。与其他地区相比,冷湖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没有先天优势,光靠发展旅游,路子可不好走。
思路带来出路,没路更得找路。2017年,一次夜宿荒野,让田才让和同事们有了新思路。“当时,我们在考察中迷了路,只能原地搭帐篷过夜。本来盼着早点天亮好出发,却被半夜的星空震撼了——浩瀚戈壁,星垂荒野,‘手可摘星辰’仿佛说的就是眼前。”
这次与星空的“对视”让田才让有些激动:肉眼都能看到如此清晰的星空,是不是说明这里适合进行天文观测?
惊喜来得迅疾。回到镇上,田才让顾不上休息,辗转打听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正在德令哈市的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工作。于是,田才让立刻动身前往德令哈,希望验证这个想法的合理性。
与此同时,邓李才正身处迷茫。
邓李才之所以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是为了推进国际光学望远镜项目“SONG计划”,而望远镜该建在哪里,他也在发愁:“本来打算让望远镜就在德令哈安家,但由于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德令哈的城市灯光已经影响到光学望远镜的运行,我们也找了其他地方,但结果都不理想。”
一筹莫展之际,田才让带着“冷湖的星空”找上了门。一番交流过后,看着田才让手机里冷湖的星空,邓李才决定到冷湖实地看一看。
2017年10月,田才让陪着邓李才在冷湖地区为天文观测基地进行实地勘察。山头一个一个地跑、戈壁腹地反复地出入,月底的一天,大家来到了冷湖镇东南方向几十公里的赛什腾山下。“傍晚时分,近乎无限透明的蓝天上,群星闪耀的银河如大幕初开,点点繁星衬着大地荒凉的美。”眼前的星空触动了邓李才,“我们好像找对地方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邓李才带领团队在赛什腾山进行实地监测。他们发现,这片区域的优质晴夜时间占比达70%,每年可观测时间达300天。“而且这里的视宁度统计中值只有0.75角秒,相当于即便是用肉眼看,星星也不会‘眨眼睛’。”邓李才难掩激动。
监测过后,邓李才和团队提交了考察结果,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获批建设。如今,冷湖已落地12个天文望远镜项目,预计建设43台望远镜,其中4台望远镜已建成,29台望远镜已完成观测塔楼土建施工和望远镜主体研发,剩下10台望远镜正在抓紧研制。
“冷湖所在的经度区域尚属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随着更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进一步测试的开展,我相信冷湖将逐渐成为国际光学天文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培育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策源地。”邓李才信心满满。
着眼未来
“火星营地”的成功和天文观测基地项目的落地,让冷湖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然而,一个新的难题摆在面前:冷湖的发展优势,离不开特殊自然地理地貌的依托,如果大规模开发,必然会对自然的原真性和星空的视宁度产生影响。
“星空必须保护。如何在保护同时,让文旅产业也能获得发展?”带着困惑,田才让找到了曲向东。“咱们得跳出冷湖看冷湖,冷湖是咱们脚下这个地方,也可以是一个品牌。”曲向东的一番话,给田才让打开了思路。“我们可以把冷湖推出去,让带着冷湖标签的科普种子散落到更多地方。”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既是辩证的方法论,也是探索的“进行曲”。
2018年,“冷湖实验室”项目启动,通过与校园实验室合作,向中小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航天课程。袁振民介绍,项目课程围绕天文、太空种植、航天、3D打印等主题,目前在全国已经开设了32家,分布在北京、山东、广东等地区,很受孩子们欢迎。
不仅如此,一项以“冷湖”为名的科幻征文也正式落地,为国内原创科幻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平台。2018年,第一届冷湖科幻文学奖征稿通知发出,来自五湖四海的投稿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冷湖科幻征文已连续举办六届,累计收到超7000万字来稿,出版了5部获奖作品集。
发展有了路径,保护更要加强。2023年1月1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对冷湖暗夜保护核心区内的光源种类和亮度,以及所有户外固定夜间照明设施的照射方向等进行了严格划分管理。
“优质的天文观测条件可遇不可求,最美星空更要得到最严保护,在暗夜保护核心区内,光源的种类和亮度都应被严格控制,而且其他基建项目也必须让路,因为建设东半球优质天文基地,这对全省、对国家来说都有重要意义。”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乔亚群说,“同时,海西州抢抓机遇,已将天文科技产业链列入全州12条主要产业链之一,大力培育天文科技、航空航天和文创旅游等新兴产业,以‘天文观测’这个硬科学为内核,以科幻、科普、文创为外延重塑文化脉络,实现文化旅游、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天色向晚,一颗颗星星跳上青灰色的天幕,银河仿佛就在眼前流淌。几十年前,新中国第一批石油人披星戴月,唤醒了这片人迹罕至的西北荒原;如今,又一代奋斗者来到冷湖,与星空,与旷野“对话”。“我们相信,冷湖的星空中,一定蕴藏着属于未来的答案。”乔亚群说。
记者手记
勇敢探索 不负时代
行走冷湖,自然界里风斧与流光的力量让人感叹,但奋斗托起梦想的故事更让人振奋。
修铁路、挖石油、开盐湖……上世纪,一代代建设者用辛勤的汗水,在雪域高原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步入新时代,一个个追梦人勇于探索、不断破题,在戈壁深处找到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未来属于奋斗者,梦想眷顾奋斗者,随着以科技、科幻、文创、科普、旅游为特点的旅游目的地建设不断加快,相信冷湖的明天会如头顶华丽的星空般辽阔、璀璨。
热图推荐
销售员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对华投资限制行政令
西安市教育局公布2023年度上半年市管营利性3所民办
襄汾农商银行汾城支行:惠工贷 “贷”领企业职工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