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潘辉
6月19日,第十一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举办。
活动主会场设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同时在海南、山东、江苏、广西、青海、广东等地设立分会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开放日”主题是“科技赋能筑大爱,温情救助守初心”。近年来,科技在救助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活动现场通过设置专门版块集中展示科技为救助管理工作赋予的新支撑、新力量以及取得的新成效。“抖音寻人”公益项目介绍了精准地域弹窗技术在寻亲领域的应用情况,广东省民政厅介绍了“粤省事”小程序给走失人员家庭带来的便利体验。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认亲活动,浙江台州籍受助人员小何2016年离家出走,近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在接到其家人的寻亲求助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上街寻找,联动公安部门运用大数据技术不断缩小搜寻范围,经过八个多小时的努力最终帮助他们实现了家庭团圆。
“我们是刷视频的时候,看到了哥哥的身影。”小何的妹妹说,七年前哥哥走丢之后,一家人一直在寻找,全省各地的救助站自己都去过,“平常也都会从各种渠道找线索,只要看着像的我们都会赶过去。”
七年来,一家人从来没有放弃,为了找哥哥,妹妹还辞掉了工作,平常靠打零工维持开支。
“也是感谢杭州市民政局和救助管理站,这么快就找到了哥哥,圆了我们一家的团圆梦。”据悉,下午小何就将和妈妈、妹妹还有弟弟一起返回台州老家,“也没和亲戚们说,准备就一家人简简单单吃个团圆饭。”
据统计,2022年,全国救助寻亲网点击量达到50余万次,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智慧寻亲”,会同公安机关利用DNA比对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帮助1.6万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一些地方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搭建遇困人员快捷求助途径,使用无人机发现搜寻遇困人员,实现了救助服务时效性、便利性、可及性的大幅提升。
活动现场,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杭州市救灾物资储备库)新址正式揭牌并启用。
新址位于西湖区星印弄88号,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以南,与地铁三号线花坞站紧邻,集救助管理服务、反家庭暴力庇护、应急避灾疏散等功能于一体。
站内各个救助功能区按成年男受助人员、成年女受助人员及受助未成年人设置为三个独立的围合形建筑形态。中心部位设留救助站业务大厅,业务大厅用连廊与各功能区实现便捷串联,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
“新站启用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兜底扶弱的功能,保障在杭流浪乞讨及临时陷入困境人员的合法权益。”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左伟表示,救助寻亲工作是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金字招牌,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提炼出一套以“窗口寻亲”和四步甄别法为主的核心理论。“近年来得力于互联网+的运用,跟科技的助力,更是大大的提高了寻亲工作效率。”连续三年,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实现“0安置”,寻亲率达到100%。
当天,全国“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同步启动。
“我们将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对流落在涵洞、过街天桥、公园等流浪乞讨人员和露宿人员较集中的地方,劝导各类临时遇困人员进站接受救助。”左伟表示,站内也充分准备了物资,为他们进站提供一些食宿、返乡车票的帮助,还针对性对一些个案进行了案辅导和个性化服务,“同时我们也联络了公安、城管和各城区救助小分队,发挥街道跟社区的联合作用,织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网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
对不愿意进站的,救助站也提供了一份的救济物资和引导卡,方便他们及时进站求助。
在此,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也向社会发出呼吁:市民朋友如果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或外地在杭临时陷入困境人员,请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引导其前往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寻求救助。杭州市救助管理站24小时咨询电话:0571—85227658。
除主会场外,6个分会场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救助管理工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救助管理机构累计救助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2100万人次,2022年救助75.1万人次,街面劝导救助32.8万人次,为近2万名长期滞留人员办理落户手续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有效保障了他们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
浙江省高度重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杭州市作为先行先试的典范,形成了“灯塔工程”“北斗寻亲”“老李工作室”等一批救助品牌,实现了受助人员“零托养”“零滞留”。在第19届亚运会、亚残运会即将召开之际,杭州市通过举办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为共同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热图推荐
a4纸尺寸是多少像素
数据动图|数说海峡论坛15年
今年“618”落幕 各平台继续不公布大促数据 当前热闻
环球报道:海珠桥南旧改或现曙光?院士团队发布两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