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雪山之下,拉萨河缓缓流淌。被河水滋润的青稞田里,三三两两的黑颈鹤正悠闲地觅食。或许是因为对环境的熟悉,生性警惕的黑颈鹤,却对附近乡道上经过的汽车熟视无睹,杨乐和同事也因此得以靠近观察。
今年41岁的杨乐是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2004年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他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西藏,从事野生动物研究、观测等工作。
“黑颈鹤作为高原旗舰物种,是当地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保护好黑颈鹤这个支点,可以对高原上其他野生动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产生辐射和带动效应。”杨乐说。
在拉萨市林周县的农田里觅食的黑颈鹤(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泽地带。拉萨北部的林周县平均海拔约4200米,是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
黑颈鹤活动的区域,就是杨乐的工作场所。常年的野外经历,在杨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他嘴唇干裂,两颊上是褪不掉高原红。下楼梯时则一瘸一拐,那是因为在横断山区的一次生物多样性调查中他在下山路上摔了重重一跤。
但杨乐却甘之如饴,“我们的工作是用科研为保护提供支撑,通过科研明确野生动物需要什么后,能够更精准地设计相关措施。”
长期的观察研究,也让杨乐对黑颈鹤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看它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年夏天看着它们娶妻生子,冬天看着它们安然越冬,春秋则关注着它们的长途迁徙。”
在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杨乐在实验室中观察动物标本(3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根据杨乐的持续观测,来林周县越冬的黑颈鹤种群数量已经从2005年的1200多只增长到现在的2300多只。
除了种群的自然成长,杨乐认为基层保护力量的增强对黑颈鹤数量增长功不可没。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林周段于1993年正式建立,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林周县林草局持续进行宣传、巡察、执法、救助等,确保野生动物安全过冬。
在拉萨市林周县卡孜水库拍摄的黑颈鹤(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看着它们年年回林周县越冬,就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们回家一样。”杨乐说,用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高原生灵和谐相处、生生不息,就是他十八年坚守的最大意义。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