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建留住文化记忆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保护古建留住文化记忆

来源: 中国西藏网 2022-04-14 17:36:03

中国西藏网讯 古建筑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记忆,是民族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历史文化积淀。

一直以来,古建筑作为西藏独特的文化载体,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古建筑已成为西藏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 ‘魂’,古建筑作为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智慧,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木雅·曲吉建才说,桑耶寺等多元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鲜活历史见证,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民族文化共同体。

图为木雅·曲吉建才介绍古建筑文化 摄影:王淑

木雅·曲吉建才是我国西藏古建筑领域专家,自1980年至今,他先后参与了桑耶寺金顶、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江孜白居塔、甘丹寺、色拉寺等30多座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工程。

木雅·曲吉建才1947年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4岁时被认定为康定县木雅古瓦寺的第九世木雅·夏仲活佛,11岁来到西藏求学。西藏民主改革后,曲吉建才到山南农场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农场的工作中,曲吉建才接触木工、瓦工并开始喜欢上建筑设计,1974年返回拉萨不久,根据他个人特长和意愿,被调入西藏建筑设计院学习工作,木雅·曲吉建才也开始系统学习建筑设计。

1980年初,西藏自治区建设委员会和设计院接到上级考察西藏名胜古迹的任务,具备藏汉翻译能力的木雅·曲吉建才也被抽调到了此次的考察队伍中。

“我在考察队伍中担任翻译一职,对古建筑的构造做法和技艺都是从那时候开始学习的。”一路走一路看,古建考察之行让木雅·曲吉建才深刻感受到凝聚深厚文化底蕴的藏族古建筑亟待修复与保护。

1987年,国家拨款修复藏传佛教在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那成为木雅·曲吉建才建筑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程。

图为桑耶寺 摄影:王淑

桑耶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境内,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主殿乌孜大殿则吸收和融合了多民族建筑文化,其中藏式柱网结构和汉式斗拱结合,柱和梁之间使用斗拱,形成的柱拱梁形式是藏汉建筑文化结合的典范。

图为现在的桑耶寺金顶上的汉式斗拱建筑 摄影:王淑

图为现在的桑耶寺金顶上的汉式斗拱建筑 摄影:王淑

图为桑耶寺金顶内的柱拱梁

木雅·曲吉建才说,接到设计复原桑耶寺任务的时候心中既激动又忐忑,桑耶寺建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是独一无二的,其主殿金顶因破坏严重几乎毁尽,想要恢复原貌非常困难。

在没有任何材料和文献依据的背景下,木雅·曲吉建才翻遍了所有资料,终于找到了两张老照片,一张1947年拍摄的外部全景的黑白照片,一张桑耶寺金顶内部结构一角的照片,这为修复桑耶寺金顶提供了参考。

对金顶残留构建进行测绘推敲,对当地老人寺庙僧人进行访谈……经过二十多个日夜的反复推敲,木雅·曲吉建才依据照片和僧人们提供的种种线索,不负众望地完成了金顶图纸的绘制。他兴高采烈地将完成的图纸挂起请僧人和当地的老人提意见,但是众人因看不懂图纸说不出个一二三,图纸画得有没有问题也得不到考证。于是,木雅·曲吉建才决定按照图纸做一个1:10的桑耶寺金顶复原模型。

“哎呀!这个和过去的桑耶寺一模一样。”20余天后,僧众和当地老人见到制作完成的模型后都激动地说。

最终,桑耶寺金顶按照模型进行了完美复原。

图为桑耶寺金顶模型 摄影:王淑

图为桑耶寺金顶模型 摄影:王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物承载和传递着重要的文化信息,文物一旦损毁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时隔多年,年至七旬的木雅·曲吉建才再次来到桑耶寺,曾经的修复工作仍历历在目。他看着眼前自己曾呕心镂骨设计的桑耶寺金顶模型感叹说:“在今天看来,这件模型也已成为文物。保护好模型也可以为日后桑耶寺金顶的修复提供历史依据和参考价值。”(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贾华加)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