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复函引发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韶关设立数据中心集群,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这一项目的规划设立,是韶关在区位、安全、气候、交通、网络、电力等方面优势的一次成功“变现”,也是后发区域转变为潜力板的代表案例。
实现“市市通高铁”,累计建成17万座5G基站,汕头、韶关等9个数据中心集聚区加快建设……新基建在粤东粤西粤北快速布局,广东后发地区“旧貌换新颜”,有望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从极化到扩散,
核心城市扛起区域发展大旗
新年以来,好消息不断:继东莞GDP突破万亿元大关,深圳首次站上3万亿元台阶,广东自此拥有4座万亿城市,万亿城市数量与江苏并列全国首位。
两座城市双双迈上新台阶,并非全然巧合,近年来,随着深圳产业溢出效应凸显,以华为为代表的深圳企业纷纷在东莞布局,两市产业联动合作日趋紧密,这既为深圳产业升级提供了增量空间,也推动了东莞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深圳作为区域核心城市之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空间与资源承载量达到一定极限,产业开始外溢,扩散效应开始大于极化效应,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从世界城市发展历程来看,发展通常都呈现出先极化效应主导、后扩散效应为主的趋势和规律。
中心城市通过不断虹吸资源要素实现快速发展,但到了一个临界点后,要素高度集中为中心城市带来“幸福的烦恼”:近年来,珠三角建成区不断拓展,土地、用工成本上涨,一方面形成向更高附加值更高利润产业升级的推力,另一方面也对成本敏感的产业环节形成“挤出”效应。
以深圳为例,约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承载了3万亿元经济产值,“GDP亩产”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居首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将有效的土地资源用来发展创新研发、总部经济等高附加值领域。而这,对周边区域而言就是机遇。
近年来,华为、立讯精密等深圳企业将部分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向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转移,市场推动“深圳研发+东莞智造”合作模式逐步形成。这一方面体现了深圳创新能力之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珠三角制造基础之牢:东莞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网络,成为承接深圳经济要素扩散的必要前提,也由此让深圳和东莞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上的互相成就。
更引人注目的是,东莞的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正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意味着,两市产业合作已从产业链分工迈向了更高层次的科创合作。
辐射带动周边已经成为中心城市的主动选择。以广清一体化为例,广州近年来积极推动交通、产业、营商环境一体化不断提速,广清城际一期通车,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六大产业发展平台的共建水平不断提升。
从给项目到优环境,
区域发展理念实现转变
2021年底,随着赣深高铁通车,广东实现“市市通高铁”,粤东粤西粤北全部纳入我省高铁交通网络。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意味着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后发地区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联通全国的高铁网,让多个城市从“省尾国角”跃升为联通省内外的交通枢纽:赣深高铁让河源成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汕汕高铁将推动福建、粤东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联通……
数据中心是新基建的另一个代表。日前获批建设的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属于国家级骨干网络枢纽节点,韶关也正以此为契机打造运行高效、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高水平数据中心集群。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珠三角地区60%中高时延数据业务迁至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不远的未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将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数据中心集聚区之一。
除了新基建的加持,粤东粤西粤北民生条件也在悄然发生改变:2021年,广东实现高水平医院、本科高校及公办高职全省覆盖,这一方面将显著推动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为优质产业项目和企业落户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培养更强内生动力。
从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到民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体现了广东区域发展思路和理念的重要转变:从重点推动产业布局到全面提升发展环境,以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来吸引承接产业转移。
这也不断激发出我省后发地区的内生动力,如各地政府积极改善提升营商环境。
在梅州,政府推动企业开办“零成本”1日办结,实质推进“拿地即开工”;在汕头,去年底开工的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2个月……效率提升背后,是加快“打造珠三角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
越来越多优质项目奔赴广东各地。事实证明,粤东粤西粤北的资源优势一旦善加利用就能转化为新的增长动力。近日,总投资约18亿元的深圳特区建工科工项目签约落户河源,将建成华南地区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流钢结构制造基地。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
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建设
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入一个战略机遇期。
研究报告显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湾区依赖于自身资源和港口群,其发展路径均可总结为四个阶段:单级城市、都市区、城市群、世界级湾区。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东京借着港口优势和欧美产业转移的契机实现快速发展,此后不断在周边推动建设卫星城,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外围中小城镇及卫星城组成的“金字塔”型结构。加上新干线、航空、港口、公路等构成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让东京都市圈成为世界级资源配置平台。
对我国东部地区而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市“单打独斗”的时代属于过去,以城市群牵引区域经济协同才是未来。
同时,三个变化让深度协作成为城市的共同选择:产业链复杂化、高端化,对跨行政区划的协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被摆在更加紧迫的位置;实现高端经济要素集聚参与国际竞争,单个城市往往力不从心。
如今,广深“双核联动”不断强化,广佛同城成为国内同城化发展的标杆,深圳与东莞、惠州等城市联系更加紧密……今年广东有望出台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形成都市圈与城市群互相嵌套、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值得欣喜的是,在世界经济版图上,粤港澳大湾区已聚峦成峰,创新能力不断跃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创新集群100强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蝉联全球第二位。
“在新发展阶段,要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重点,加快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一体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一体化进程,打造更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契机摆在广东面前,广东没有辜负,积极承接世界产业大转移,于是有了第一经济大省的兴旺繁荣。
40多年后的今天,在风起云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广东唯有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方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记者王彪)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