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受到高度关注,各地都在积极做好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其中,不能忽视的还有疫情冲击下的打零工群体。他们很多是进城务工、通过临时性工作贴补家用的低收入人员,工作机会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大,抵抗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低。社会有责任协助他们走出困境,共渡难关。
受疫情影响,餐饮、建筑、家政、维修等强接触性行业都遭到较大冲击,而这些正是打零工群体较集中的领域。由于他们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较为松散,很多人通过“日结”的方式获得劳动报酬。一旦在长时间缺少工作机会,他们的正常家庭运转就会遭遇困境,还可能产生致贫返贫的风险。
对此,可以通过村(居)委会、社区网格员等基层工作人员的全面摸查,对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提供一段时间的现金补贴、基本生活物资等,完善临时救助机制。针对居无定所的外来务工者,也可以设置临时安置点予以帮扶,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目前,多地对于生活出现困难的流动人口,也已要求不受户籍限制,由当地民政部门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从长远来看,仍有必要在法律层面明确零工经济的劳动关系性质,使其纳入社会保障和管理的范畴。零工经济,由于劳动者流动性较强、工作关系变动较多等特点,不仅使其难以正常受益于公共福利体系,也给相关监管工作带来困难。作为对传统雇佣模式的有益补充,零工经济必然会随着互联网平台和分享经济的兴起逐渐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法律上厘清劳动性质和主体责任,在制度上实现“应保尽保”。
传统找工渠道不畅,并不意味着打零工群体就无用武之地。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之下,不少企业都考虑采用灵活的用工模式,以更多元的雇佣结构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能力暂不匹配等原因,企业的用工需求与打零工者的就业需要有时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对此,政府有关部门需组织搭建信息发布平台,让供需双方都能精准、及时、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组织在线招聘会等方式拓展找工渠道。
基于各行业的需求变动,也可以联合企业力量,组织实践性强的在线职业培训,赋能劳动者,使打零工者突破原有工作领域,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比如,相对于传统的服务行业,电商、直播等领域正在强势崛起。此时,有针对性地展开与网络平台操作、商务运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提升打零工者的线上工作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推动其顺应未来发展趋势,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获得更加光明的就业前景。
对于在城市发展遇到困难、选择返乡发展的打零工者,政府也已有序引导其参加春耕备耕,参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提供创业支持的方式,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视野和能力优势,把先进的发展思路和商业模式带回老家,因地制宜地加以应用。
疫情之下,原本流动性较强的打零工群体遇到了新的不确定性,而他们本身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又相对较弱。临时救助和社会兜底保障能够及时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精准的培训则能打造他们多元和过硬的劳动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热图推荐
患者在“便民药房”购高价药引关注
美B-17轰炸机坠毁已造成至少7死8伤 伤者已送医
多哈田径世锦赛苏炳添、谢震业百米惊险晋级
三代考古人的“中国最早王朝”的探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