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敏文正在为孩子们讲解习题。朱松梅摄
今年5月,河北省涞水县的西官庄村,一间为留守儿童免费开办的补习课堂建成了。
在老家宅基地上建起这间教室,87岁的严敏文每周五从朝阳望京家中出发,换乘四次公交、奔波六个半小时,长途跋涉赶往西官庄,为的就是每个周末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
是什么样的初心让这位本已需要别人照顾的奶奶乐此不疲?上周末,记者跟随严敏文来到这个距北京130公里的小村庄。
每周六静候28个孩子
6月22日,周六。清晨7:30,小院的铁门吱扭扭被推开了。8岁的赵丹、严如冰和14岁的严如雪,是这天第一拨来到小课桌的孩子。
“严老师好!”见到严敏文,孩子们热情地打着招呼。
新教室干净、敞亮:水泥地面,三十张小课桌、小板凳齐齐整整,还有两个满当当的书架。两台电扇嗡嗡转着,驱散暑热。
小课桌办了一年多。每个周六的清晨,都会有28个孩子背着书包,穿过广袤的麦田,走过长满蜀葵、萱草的泥泞小路,从西官庄、南北庄、西明义、丁家洼等几个村子,来到严奶奶的小课桌。他们当中小的只有6岁,大的已经上初中二年级。
这是严敏文跨省支教的第三个学期。数月之前,她的小课桌还开设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农房里,孩子约莫十三四人。农房是租来的,只放得下六张课桌。后来,孩子越来越多,连吃饭用的圆桌也派上用场,好几个孩子挤在一起,桌子腿儿都被压折了。
今年开春,严敏文在父亲的老宅上盖起了一座80平方米的教室。
实用,是施工时最重要的原则。严敏文的堂弟严树林是工地的老把式,这次也被请回村里参与设计教室。“你看,这块地周围没有树,晒得很。”严树林带着记者里里外外转了转,“所以房顶设计得很厚,冬暖夏凉,孩子不遭罪。”
和教室一同盖起来的,是三间带土炕的小屋,供志愿者在这儿落脚。
“老伴儿走了,心愿我来完成”
从望京到西官庄,单程130公里。在奔波六个半小时,换乘4次公交之后,严敏文在下午4时抵达村里,衣衫早已湿透。
每次来西官庄,她总要随身带一瓶白开水、两个饼子当午饭。身上那件藏蓝的棉布衬衫已经穿了15年,经年累月日晒,肩膀处褪了色。总有人误以为是落了灰,忍不住伸手帮她掸一掸。
在自己身上精打细算,在孩子们身上花钱却很大方,光是建教室就花了11万。“我一年的退休金四万八,杂杂拉拉用在支教上的钱大概2万。我还能剩下两万多,够花。”严敏文说。
村中生活清苦,住的是硬邦邦的土炕,吃的是地里刚摘的蔬菜,惟一的营养是每天一个煮鸡蛋。到了晚上,无数蚊虫围着吊灯打转。严敏文没觉得苦,反而甘之如饴,用她的话说,“小课桌是我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严敏文生于北京,1965年与爱人董玠禧一起被分配到重庆支援三线建设,直到退休后才回到北京。2015年的一天,偶然在电视上看到退休职工回乡支教的故事,她的第一反应是“我们也有这个能力呀!”写字、画画老伴儿在行,而她退休后一直在大专院校兼职讲授高等数学、电气自动化等课程,“教数学、英语,我肯定没问题。”
打那之后,她就联系了涞水西官庄村的远房亲戚,谋划支教的事儿。然而,还没等小课桌建起来,2016年,董玠禧病倒了,一年后去世。
那段时间,严敏文精神遭到重创,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孤独难以排遣。直到支教的想法再次跳进她的脑海:这是我和老董共同的心愿,他走了,我要替他实现。
“从北京来了老师,给村里免费辅导学生,家有学生的都能去报名……”2018年3月的一天,西官庄村委会的喇叭突然响了。
是辅导,也是陪伴
盯着一道数学题,赵丹犯了难。左思右想,差点儿把铅笔啃秃了。
“这个等腰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第一个角120度,其余两个角加起来多少度?”严敏文一步步耐心点拨,三下五除二,赵丹找到了答案,喜笑颜开回到了座位。
8岁的严如冰悟性好,记忆力也强。严奶奶专门送她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用于扩展词汇量。
西官庄村并不富裕,年轻人大多去县城打工,个把月才回一次家。“我和她爷爷没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只能靠自己。”村民邹树华的孙女在小课桌学习,他告诉记者,多亏严敏文的小课桌,留守儿童们才有了安心学习、答疑解惑的地方。
自打小课桌办起来了,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他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碰到难题一起讨论,高年级同学有时还主动辅导低年级同学。
小课桌既是功课辅导班,更是充满温情的感情陪伴。
跳绳能手严如冰、爱看书的刘梓旺、会讲笑话的严格……28个孩子,每一个严敏文都很熟悉,那份亲热,就好像自己的亲孙子孙女一样。到了课间,大家围着严敏文谈天说地:自己的爱好、学校里的趣事、爸爸带来的玩具,都事无巨细一一道来。
小平头、小背心,上二年级的赵佳兴爱说爱笑,是小课桌最忠实的学生。一年多前,这个小男孩还总是愁眉苦脸,因为成绩不好,家人有时冷言冷语。而在小课桌,严奶奶有问必答,但从不主动问考分,更没有讥讽、挖苦,在她的鼓励下,赵佳兴开朗起来,学习热情也逐渐高涨。
小课桌是长久的事业
下午6时,孩子们陆续散去。教室门口堆着七八兜黄瓜、芹菜,全是家长们送来的。
“农民靠天吃饭,地里的庄稼、蔬菜就是他们最大的宝贝。”严敏文推不过,总是笑着道谢。回北京后,她像蚂蚁搬家一样,用买菜的小车把蔬菜分送给自己的同学、同事——他们得知严敏文办小课桌的事儿,纷纷送来图书、文具。
在涞水当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严奶奶小课桌。涞水县图书馆送来了书架、南北庄小学送来了三十来张桌椅、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还把稀罕的花卉根苗捧来,种在教室门前……
如今,小课桌来了三位志愿者,都是涞水当地人。今年暑假,严敏文计划邀请自己的弟弟、外孙女来西官庄,为初中生补习语数外。
起初,严敏文的支教计划为期三年。“当时想着,几年时间足够我走出伤痛了。”严敏文说,眼下,她已渐渐摆脱孤独的情绪,不过原定三年的支教日期可能要无限期延长了。
眼前,是孩子们期盼的眼神,背后,是社会各界的无私爱心,这些都让她觉得小课桌是一份长久的事业,只要身体情况允许,就不可能撒手不管。“在人生的最后一程,我算是没有虚度。哪怕倒在这里,也值得。”(记者 朱松梅)
热图推荐
董明珠江厦桥东闯红灯 交警:这是一次误识别
浙江“最多跑一次” 法国人点赞
湖南益阳公务员古风辞职信在网络上传开
北京发现野生兰花新种 刷新世界“无喙兰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