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新”促进高校新文科发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三个“新”促进高校新文科发展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05-21 16:14:20

新文科建设的三个“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才能形成高校新文科发展的新格局。新文科建设还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更深广意义上的交汇融通,推动形成覆盖高等教育全领域的“质量中国”品牌,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日前正式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去年10月,教育部等部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中,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新文科”概念浮出水面。相较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出现更晚,而随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正式启动,新文科建设引起了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新文科建设首先需要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进行现代治理,实行教育家办学。高校有充分的自主权,才能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根据社会的变化,做出办学的调整,一直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更新”。我国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等提出新文科建设,主要是从国家战略角度部署宏观政策,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各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建设特色新文科。此乃“新”之一——新的办学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文科建设相对理工科、医科来说处于“弱势”地位。这不是说文科不重要,而是因为评价高校办学和教师业绩,主要采用论文指标,包括论文发表数量和期刊档次,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期刊档次主要看国际期刊,这样一来,人文社会学科就因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少,而变得相对“弱势”。现在推荐新文科建设,应当注意解决这个问题。

有研究者认为,新文科建设应当另搞一套排名体系。其实这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我们不能太看重排名,不能围着排行榜办学。新文科建设应当着力培养一流文科人才,为此需要消除功利、浮躁的办学风气,倡导学术自治、教授治学,建立学术共同体评价体系,重视教师的真实教育能力与教育贡献,重视文科专业的办学质量和特色。此乃“新”之二——新的评价体系。

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文科类专业的扩招幅度明显高于理工科。2006年入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合计为39.8万人,较1998年增加了4.5倍,其中经济管理类增加6.1倍,文学类增加6.2倍,法学类增加4.6倍,工学类增加4倍。一些高校认为,发展文科专业不需要专业实验设备,对专业师资的要求也不高,可以为学校快速扩招作贡献。如此扩招严重影响了文科专业的质量,一些文科研究生抱怨自己见不到导师,因为导师同时带的学生太多,实在忙不过来。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设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而不能各自为政、故步自封。我国一直在推进学科交叉,但一些学科交叉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有的学科交叉甚至只是为了获得项目和资源,拿到项目和资源后仍各做各的。鉴于此,新文科建设要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推进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此乃“新”之三——新的学科和专业布局。

上述新文科建设的三个“新”是一个整体,三者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才能形成高校新文科发展的新格局、新气象。在文史哲等人文科学实现融通,以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实现融通的基础上,还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更深广意义上的交汇融通,推动形成覆盖高等教育全领域的“质量中国”品牌,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

热图推荐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50662 0577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