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陆续建成并对外开放,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均实现免费开放;许慎文化园等汉字文化游园成为漯河亮丽名片;河上街景区、小商桥正成为特色旅游景点……
文以化人育新风,文以润城显文明。近年来,漯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整体推进“五大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不断强化文明供给、以环境育人,不断强化文明管理、以制度管人;不断强化文明参与、以活动引领,不断强化文明教化、以道德感人,持续推动文明塑城、文化润城、文旅兴城。
如今,文明正成为漯河市民自觉的行为方式,内化为城市的精神气质,更成为漯河的核心竞争力和城市名片。
文明塑城打造新高度
经过六年的艰辛努力,漯河最终在众多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以全省第二、全国第十八的优异成绩,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只要没有刮风下雨,每天下午4点准时开演,观众场场爆满。”漯河市区太行山路上的一个街头游园里,市民周先生等人自发组成小区戏迷团队,为广大市民送去戏曲演出。
文明城市创建成功,改变的是整个城市的形象,提升的是市民的文明水平,惠及的是广大群众。
城市的巨大变化,群众看在眼里——漯河市尽可能把财政增量投入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民生领域,城市展示馆、文化馆、博物馆、街头游园、健身广场、交通设施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用。2064个老旧小区、3287条背街小巷整治基本完成,城市道路、小区照明实现全覆盖,市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和10分钟便民健康圈初步形成。
城市的巨大变化,群众感受深刻——漯河市把提升市民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之魂,注重教育教化,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理论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影响人、塑造人,让文明理念在全体市民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十佳市民”评选活动连续开展21年,评选典型近3000名;2018年以来,漯河市每月均有先进典型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和上榜频率居全省之首、全国前列。
城市的巨大变化,群众拍手称赞——为缓解停车难、如厕难,漯河市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开放1万多个停车位和800多个卫生间,目前市区有停车位近16.5万个,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漯河市群众满意度在全国名列前茅,2018年更是以99.13%的群众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文明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漯河市在城市治理中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强化民本理念,创新基层治理办法,以法治思维解决城市病,从“善建”向“善治”转变。“三无楼院”管理是基层治理中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漯河市以党建为引领,引导群众参与,探索建立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费政府补贴机制,所有老旧小区实现简易物业服务全覆盖,惠及群众8.6万户,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
漫步漯河的大街小巷,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明街景亮丽呈现、文明行为随处可见,彰显出城市的精气神、传递着城市蓬勃向上的力量。
文化润城展示新形象
“这个服务区文化氛围浓厚,汉字特色让人眼前一亮。”“原来漯河是字圣故里,许慎的故乡啊!”位于漯河市107公路服务区内的汉字游园里,一行外地游人一边欣赏,一边啧啧称赞。
在漯河,这样富有汉字文化特色的游园有30多个,汉字文化已成为漯河亮丽的名片。
漯河有着“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称号。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距今约8000年,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雏形,被称为“汉字之源”;曹魏代汉的实物见证“三绝碑”是汉隶代表;宋代彼岸寺经幢为篆书典范;许慎编纂的世界上首部字典《说文解字》,是汉字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些都是汉字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漯河具有唯一性的独特文化资源。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如何传承汉字文化,提升文明素养?
狠抓工程建设,夯实名城之基。建设盐文化小镇、贾湖遗址博物馆、周彦生美术馆、楷林思贤广场、30座字圣书苑、8座说文解字“食品安全”文化主题公园、黉学街汉字文化一条街等一大批文化工程项目;开发石桥乡、裴城村、西营村、亿利农业文旅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项目。随着汉字文化工程的相继建成,汉字元素已成为闪亮的漯河符号,为漯河市城市文化建设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狠抓特色活动,丰富名城内涵。举办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汉字名城创意之约”汉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漯河诗词大赛、舞阳农民画展、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交流大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开发汉字文化国学游、国学礼仪研学游、说文解字与汉字文化游等精品研学游学项目;制作《笛声悠扬九千年、说文解字说古今》《贾湖》《字圣千秋》《龙塔古篆》等专题片……随着汉字文化深度融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对外宣传,漯河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的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高。
在漯河,随处可见的汉字文化标识,不仅厚植了群众文化自信的底蕴,也不断丰富着公共文化生活。
“幸福漯河健康舞”“幸福漯河梨园情”等组成的“幸福漯河”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成功创建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漯河市先后招募、培训文化志愿者8163名、体育社会指导员1750名,深入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让文化艺术走进基层、深入民心。漯河,城市文化气息渐浓,文明之风渐盛。
文旅兴城培育新业态
万灯初上月当楼,颍川小镇夜间游,美丽的河上街景区灯火璀璨,游人熙攘,美食飘香,处处流淌着中原文化的古风今韵。“没想到这么多新奇的创意,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在开源神州鸟园北广场举办的漯河文创伴手礼首发式上,不少市民逛完展区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
活动现场,以汉字和许慎为主要元素的产品、商品,各种休闲食品、美食、小吃等,展示漯河历史、人文、非遗等内容的文创产品,漯河本地的农副土特产品,漯河各大知名企业的文创特色产品等集中亮相,全省各地文旅大咖云集,共襄文旅盛事。
文旅释放消费,加速新业态形成。在今年举办的“龙舟公开赛”期间,漯河市首次尝试举办龙舟市集,36家文创企业、百余种文创产品亮相“龙舟公开赛”现场,从赛场走向市场,由创意变成生意,拉动了漯河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
文化旺,旅游兴。在漯河,“中国传统村落”裴城村、以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为主要特色的贾湖田园综合体、拥有1400年历史的小商桥、红色旅游村南街村,成为广大游客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这两年,石桥乡、西营村、亿利农业文旅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也纷纷建成,吸引了大批游客。
在临颍县巨陵镇油坊陈村,一提起陈庆伟和他开办的木梳工艺品厂,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现在工厂发展势头良好,一天能生产两三千把桃木梳,还有100多把雕刻木梳。桃木梳市场售价8到15元不等,雕刻木梳最便宜的也要100多元一把,贵的四五百元一把,销量还不小。”陈庆伟告诉记者,他还开办了木梳技艺传习所,向更多人传授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
河南一心工艺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第八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皇帝庙乡成功申报文化和旅游产业特色乡村、河上街景区成功申报2020年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沙澧河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成功申报河南省2020年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旅游+”,拓展着文化广度和深度。近年来,漯河市围绕汉字文化游、食品工业游、城市休闲度假游、红色文化游、乡村生态体验游、特色体育赛事游,大力发展旅游业,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优质文旅体产品丰富,正在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卢松)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