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迎来首演
首页 > 文化 > 正文

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迎来首演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7-31 14:49:47

  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剧照。
  资料图片

“一阵阵和煦温暖的春风吹过,千万年的冰河也会悄悄消融。”日前,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国家大剧院历时3年打造的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迎来首演,这也是继原创歌剧《方志敏》《长征》之后,大剧院推出的红色题材的“红军三部曲”中的又一力作。90后大学生肖尧在看完演出后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红色经典剧目唤起内心的正能量。”

该歌剧改编自同名小说《金沙江畔》,是红军作家陈靖根据亲身经历写成。从小说到后来的评剧、电影,《金沙江畔》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在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丰富的当下,将小说搬上歌剧的舞台,如何用歌剧形式开掘红色题材,用歌剧语言解读长征精神?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金沙江畔》讲述了红军先遣团在团长金明带领下,成功攻破敌军江防渡过金沙江,以严明的纪律和民族政策消除藏族姑娘卓玛对红军的误会,赢得藏区土司桑吉的信任成功借道,使红军主力得以继续北上的故事。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主创团队曾多次赴云南进行采风,在高耸的雪山与险峻的峡谷中,在康巴藏族的文化、民俗中,汲取着艺术的灵感与养料,并将采风的所听、所见、所感融入创作。

在音乐方面,作曲雷蕾搜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这些“最珍贵、最闪光,灵魂一般存在”的民族民间音乐,成为歌剧创作的重要源泉。雷蕾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迪庆文工团副团长达摩鲁卓唱给我听的一曲当地的歌谣,那是他童年的记忆,是母亲在地里干活儿时唱的康巴民歌。我把它加以发展,献给了正直、勇敢、美丽的女主角卓玛公主。”

歌剧音乐还将江西民歌、昆曲等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让浓郁的民间音乐与歌剧的交响化、戏剧化相交融,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赋予全剧音乐强烈的戏剧张力。“希望通过彰显民族精神的故事、富有民族气息的音乐与舞台视觉,来激发广大观众对于民族歌剧的热情,唤醒大家共同的回忆。”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说。

在歌剧的改编过程中,剧作家冯柏铭、冯必烈在充分尊重小说原著的基础上,根据歌剧艺术的特征,强化音乐性与戏剧性,并以生动的人物刻画、打动人心的情节,彰显伟大的长征精神与军民鱼水情深。编剧冯柏铭说:“在《金沙江畔》中,红军不仅仅面对的是敌人,还有需要他们交融、交流的藏民。通过这个故事能够充分体现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用歌剧艺术的语言讲好充满戏剧张力的动人故事;用具有历史真实和生活质感的造型形式去呈现金沙江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用凝聚时代节奏、鲜明民族特色的旋律来呈现历史的回声、红军的足音和民族风情;用演员精湛的演唱、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表演去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导演廖向红表示。

《金沙江畔》是国家大剧院相继推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方志敏》《长征》,以及颂扬民族团结的《冰山上的来客》之后,又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力作。廖向红说:“我们通过展现红军的长征伟业,形象、有力地道出了红军为何能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人类伟大奇迹的答案。那就是:理想信念、钢铁意志、大义大爱、奉献牺牲、大智大勇、严明纪律、团结民众。”

歌剧《金沙江畔》首轮演出的全部演出票在首演日前已售罄。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认为,这不仅说明观众对红色题材舞台作品的美誉,同时也体现出观众对于民族歌剧领域所涌现出的新作、力作的期待,“这些极具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为人民创作,为人民喜爱,是民族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热图推荐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506620577  新闻投诉:1850386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豫ICP备17010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