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脱贫,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
首页 > 房产 > 正文

教育脱贫,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2017-07-04 16:05:29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为缓解整体贫困状况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经济基础,中国的整体贫困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提高。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改革全面深化,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未来中国的进一步减贫工作将受到更大压力和挑战,如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贫困人口,进一步消除绝对贫困,扫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障碍,是未来中国亟需面对的严峻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指出扶贫开发到了攻克堡垒的最后阶段,到2020年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专家认为,由于各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千差万别,导致贫困的因素也不尽相同。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打赢扶贫攻坚的目标,首先需要抓主要矛盾,找准“贫根”,只有掌握了导致贫困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只有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准“贫根”,才能真正落实精准扶贫,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只有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证明,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贫是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方式。

正如党中央领导指出,目前,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由于各种原因,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还比较多,“读书无用论”观点也有所蔓延,不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同普通家庭的差距在扩大。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

在国家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同样要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好企业的力量,在政府、企业、学校多方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实现多方共赢,值得各方探索。

由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主席杨国强创办的面向贫困学子实行全免费教育的职业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不失为企业参与教育扶贫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近日,该校迎来了首批290名毕业生。据统计,除1人选择自主创业外,289人已就业,平均月薪3873元。179名毕业生获基层管理或技术骨干岗,占比62%,平均月薪4835元,其中,11人月薪突破万元。

2017年初,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月薪为3393元,其中本科生平均月薪为3726元。可见,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已经超过广东本科生,逾六成毕业生的月薪甚至比本科生高1109元。

这要归功于碧桂园职业学院采用的“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教学模式,它既解决了贫困学子通过教育脱贫的问题,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的职业人才。

该校独特的办学方法可以归纳为其采用的三段式教学。第一阶段(1-3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第二阶段(4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和就业意愿实施岗位分流,定向加强专业知识、知识技能深化学习和训练;第三阶段(5-6学期)依托碧桂园集团强大企业资源平台,进行企业实践教学,强化实操技能提升。

相比其他职业学院,碧桂园职业学院最大的不同在于,该校采用了“双导师”、“师徒制”。即学院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践,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制。

具体而言,“双导师”指的是每个实习岗位均配备“双导师”团队,即学校老师与企业导师针对学生特点,共同制定针对性的课程教纲。师徒制则是,不论是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位,企业导师均全程跟踪,通过“传帮带”建立师徒制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迅速提升实操技能,同时更容易日后融入工作氛围。

这一发展理念也是作为政协委员的杨国强连续4年来的“两会”提案主题,他认为教育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正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除了发挥政府的指导性作用,也需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热图推荐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506620577  新闻投诉:1850386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豫ICP备17010346号-1